我一个星期有三十二节课,我教两班的二年级英语、一班三年级国语、两班三年级美术、一班二年级美术、两班一年级美术和两班的一年级音乐。这些科目全都是我在师范期间从未接触过的所以都是误打误撞的教,看一步走一步。
学生的作业很繁重,每个语文科都会有一本课本、一本教育部规定的作业簿、学校规定要买的作业簿、四本小簿子分别是练习一、练习二、听写和生字。每一个星期至少要做一次。所以每天进班的责任就是布置作业、吩咐功课、收功课、改功课、处理文书等工作。每一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我从没有备过课进班教书,就像是从没受过训练的代课老师那样。每一天拖着躯壳回家,隔天拖着躯壳上班。
每当坐到了办公座就别渴望你的手会停下来休息,现在做着这个,脑海却在想着等下要接什么任务,这样的形式都不停地循环,所以只要到了周末就会特别的放肆,任由自己发呆、看书、看戏,从不碰任何工作。说实在的我每一天上班唯一的欢乐就是被学生气,他们的行为总是会让我苦笑不得,所以偶尔还会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临别前,我折了将近200个爱心送给每一个学生。
大型学校有好有坏,我认为优秀学生可以很快就适应学校的操作模式,然而较差的学生未必能够接受,较差的学生常常需要大人的督促才能够完成一项任务,所以有时看到一些较差的班被老师们像赶火车似的赶课时确实有些身不由己。我一直都不知道什么叫赶课,直到我出了考卷后我才明白老师们所谓的赶课,就是赶在考试前把所有会出的单元给教完。然而我还是很纳闷干嘛要赶课?赶了课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就一定能够在考场上大展身手吗?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考试期间总是会不停的听到那班的同学不及格,那班的及格率很低这样的 话题。偶尔也会看到不少家长到校来询问考试的分数而不是来询问孩子的成长。难道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卷上的分数吗?家长要的是孩子还是分数?还是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用分数来取代?这一点我有点不解。
说说我教的三年级好了,第一天代他们的课就有很多老师来劝说要对他们凶一点、某某某不可以打的、某某某这个小孩很难搞的、这班很让人头疼的一堆的话语围着我转,我都不断的点头表示明白。这班真的夸张,不及格的人多过一半,而且上课不是没带书就是书不见了,他们总是会给你种种的理由。然而他们很重视情谊。 有一次那几个捣蛋的瓜又没做级任老师的功课了所以被罚站一整天,当时我进班了,突然有一个被罚站的同学崩溃大哭,尖叫到:“我不要在这里读书了,我要转校了,这里的老师很凶,我不喜欢这间学校!”我听了很刺痛我心不知如何是好,这一刻整班的人就像是感同身受似的安慰他,好了,别哭了,没事的,别想那样多了。那瞬间,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喊出了整班人的心声。最后我让他自己冷静后便和他聊了聊,让他清楚一下自己的状态和老师的行为,让他别太难过了。
在我离别前的最后一天,他们非常期待我进班。我一踏入课室,就看到一 个人站在那里说,老师等一下我们要给你惊喜。此刻我呆了一下心想别玩我,我怕隔壁班的老师来骂我。当下我就听到了一大班的胡言乱语,里面有“老师谢谢你”、“辛苦了”、“这两个月”、“我们很坏蛋”类似的话语,我明白他们的不舍,也清楚他们的心意,然而我努力压抑自己的内心不让自己表露出来。这样的回顾让我不仅想起洪兰教授的一篇文章“‘情’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里面说到“小事可以和人计较,大事情要听从你的心,以免后来悔恨。”也许现在的教育都在教导人类如何成为“达人”但却没有教导人类如何成为“情人”。我认为教育可以不急不赶,该来的就会来,该走的就会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走的长久、永恒。
当然我离职的原因不是已经获得了教育部的通知信,是我自己本身做得很累,我想应该给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再冲刺了,如果继续这样的教学方式我想当我真正踏入教育界的那一刻我的“纯真热诚”早就被磨得剩灰了。我盼往后的自己有力量坚持自己的意念步入这样的教育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