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0 April 2017

«信仰。爱»

     李秀华这个作者我之所以会认识她是因为她的女儿-- «临终,我可以__死去»深深让我敬佩,通过这本书我知道要孕育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需要经得起折腾和岁月的摧残,她的这本书花了十年才诞生,阅读完她的书之后我非常的期待她会再次出书,果然今年让我盼到了,又有机会再次阅读她的文字了。当我知道她的«信仰。爱»出版的那一刻我特别特别的兴奋,那晚都睡不着超期待隔天一早就可以获得这本书,可是我第一次去时还没上市,所以我为了这本书我跑了两趟的书局。

      2016年3月11日那天我观看了路人甲表演社把冯以量的«美丽终点»搬到舞台剧上,那一次的舞台剧的收获很大,更让我有机会遇见李秀华这位作者。说起来也怪,当时她在舞台剧的门口帮忙卖书当然书堆里也包括她的"女儿",在那人群中我认出了她,恰巧的是我旁边的一位女观众拿起了她的"女儿"翻了翻那本书问到这本书好读吗?然后再看看作者说到:"诶,不是冯以量老师的书",便把书放了回去。那一刻另一位工作人员和她对望了一下,他们彼此微笑了起来。我也不知道我那来的勇气便说到:"我可以和你拍张照吗?"就这样我们拍了一张照后我才离开。其实我不知道我干嘛要和她拍照,也许是因为我想让那个顾客知道她就是那本书的"妈妈"吧。

      她的这本«信仰。爱»更让我明白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我们无法通过外表断定一个人的人格和性格。阅读着她的作品常常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许是每一个人羡慕的富裕,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无论如何心里总是缺了一块拼图,有点不完美。这样的生活常被别人说要懂得知足,可是对我而言这一切只不过是外在和物质上的满足不是内在的满足。
     
      我非常喜欢她这一次的作品,通过这一次阅读我深深知道其实我确实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和文字融为一体,化作自己的生命故事,我真的没有必要逃避本就属于我的幸福,我其实也有能力拥抱自己想要的幸福。

      «信仰。爱»这本书有我爱的作者,有我爱的粉色,更有我爱的文字让我透过我的视觉传达到我的智慧再让我用心体会字里行间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给我的不是智慧而是填补我内心的孤傲。

       一直祝福你,亲爱的作者。


(二零一七年四月三十日)



Wednesday, 26 April 2017

«In Order to Live»读后感

      这本书没啥特别,不是封面吸引我,不是题目吸引我,更不是作者吸引我,吸引我的是作者的年龄!一位和我同年龄的作者!我想知道当我还在受到保护的时候作者是否也正像我那样制造童年回忆。

      作者居住在北韩,北韩是一个受到世界关注的国家,通过作者我了解到这个国家是充满贫困,受到政权压制的恐怖国家。人民受到的教育有限,解决了今天的一餐,就必须再愁明天是否会有下一餐的来临,基本设施也不发达,未必会像我们那样,想在晚上活动只需按个开关键就可以像白天那样自如的活动,即使连说话都要特别小心,以免外传。

     作者扑研美为了逃生寻活自由,在小小年纪就受尽折磨(包括出卖自己的肉体)来拯救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他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原来平时网络广传的那种色情影片和拐卖女孩或孩子的消息是真的有那么一回事,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作者身上,自己本身就像是一个货物被卖了又卖,卖者完全没有任何的人性。

      日前作者正在像我们这样平凡的生活,然而因为她的座谈,她的讲座北韩的政府正追踪她,也许有遭一日她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但是她从未恐惧,因为她知道她正为她的国家,她的名族贡献,帮助他们获得自由。

      她小小年纪就受到了生活现实的苦涩,然而是什么让她走出阴影勇敢面对这个社会的呢?她用书治疗自己,用书来帮助她融入这个世界和避开旁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的自由!她这样诠释她的阅读经历"Reading was teaching me that it meant to be alive, to be human.",确实!只有阅读能够让你的一生永不退缩,勇猛前进。

      如果你觉得你现在的处境很糟糕的话请你放下手头的工作看一看这本书,体验一下她的经历也许你就会觉得其实你正处于的世界没有你想象的糟糕了。这是我第一次完成这么厚的英语读物,当然往后还会有更多的英语读物进入我的世界,我努力告诉自己在文字的世界里不允许自己挑食!只有全面的吸收,营养才会丰富,也更快速的帮助自己消化化为自己的生命毅力。



Thursday, 20 April 2017

初踏真实的教育界

    失业这段期间当了两个月的代课老师,这两个月我不停的问自己我到底都做了些什么?我给了学生什么?给了自己什么?我想是时候静静让自己回顾一下了。

         我一个星期有三十二节课,我教两班的二年级英语、一班三年级国语、两班三年级美术、一班二年级美术、两班一年级美术和两班的一年级音乐。这些科目全都是我在师范期间从未接触过的所以都是误打误撞的教,看一步走一步。

        学生的作业很繁重,每个语文科都会有一本课本、一本教育部规定的作业簿、学校规定要买的作业簿、四本小簿子分别是练习一、练习二、听写和生字。每一个星期至少要做一次。所以每天进班的责任就是布置作业、吩咐功课、收功课、改功课、处理文书等工作。每一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我从没有备过课进班教书,就像是从没受过训练的代课老师那样。每一天拖着躯壳回家,隔天拖着躯壳上班。


        每当坐到了办公座就别渴望你的手会停下来休息,现在做着这个,脑海却在想着等下要接什么任务,这样的形式都不停地循环,所以只要到了周末就会特别的放肆,任由自己发呆、看书、看戏,从不碰任何工作。说实在的我每一天上班唯一的欢乐就是被学生气,他们的行为总是会让我苦笑不得,所以偶尔还会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临别前,我折了将近200个爱心送给每一个学生。


         大型学校有好有坏,我认为优秀学生可以很快就适应学校的操作模式,然而较差的学生未必能够接受,较差的学生常常需要大人的督促才能够完成一项任务,所以有时看到一些较差的班被老师们像赶火车似的赶课时确实有些身不由己。我一直都不知道什么叫赶课,直到我出了考卷后我才明白老师们所谓的赶课,就是赶在考试前把所有会出的单元给教完。然而我还是很纳闷干嘛要赶课?赶了课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就一定能够在考场上大展身手吗?最后苦的还是自己。


        考试期间总是会不停的听到那班的同学不及格,那班的及格率很低这样的 话题。偶尔也会看到不少家长到校来询问考试的分数而不是来询问孩子的成长。难道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卷上的分数吗?家长要的是孩子还是分数?还是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用分数来取代?这一点我有点不解。


        说说我教的三年级好了,第一天代他们的课就有很多老师来劝说要对他们凶一点、某某某不可以打的、某某某这个小孩很难搞的、这班很让人头疼的一堆的话语围着我转,我都不断的点头表示明白。这班真的夸张,不及格的人多过一半,而且上课不是没带书就是书不见了,他们总是会给你种种的理由。然而他们很重视情谊。        有一次那几个捣蛋的瓜又没做级任老师的功课了所以被罚站一整天,当时我进班了,突然有一个被罚站的同学崩溃大哭,尖叫到:“我不要在这里读书了,我要转校了,这里的老师很凶,我不喜欢这间学校!”我听了很刺痛我心不知如何是好,这一刻整班的人就像是感同身受似的安慰他,好了,别哭了,没事的,别想那样多了。那瞬间,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喊出了整班人的心声。最后我让他自己冷静后便和他聊了聊,让他清楚一下自己的状态和老师的行为,让他别太难过了。


         在我离别前的最后一天,他们非常期待我进班。我一踏入课室,就看到一 个人站在那里说,老师等一下我们要给你惊喜。此刻我呆了一下心想别玩我,我怕隔壁班的老师来骂我。当下我就听到了一大班的胡言乱语,里面有“老师谢谢你”、“辛苦了”、“这两个月”、“我们很坏蛋”类似的话语,我明白他们的不舍,也清楚他们的心意,然而我努力压抑自己的内心不让自己表露出来。这样的回顾让我不仅想起洪兰教授的一篇文章“‘情’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本”,里面说到“小事可以和人计较,大事情要听从你的心,以免后来悔恨。”也许现在的教育都在教导人类如何成为“达人”但却没有教导人类如何成为“情人”。我认为教育可以不急不赶,该来的就会来,该走的就会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走的长久、永恒。


        当然我离职的原因不是已经获得了教育部的通知信,是我自己本身做得很累,我想应该给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再冲刺了,如果继续这样的教学方式我想当我真正踏入教育界的那一刻我的“纯真热诚”早就被磨得剩灰了。我盼往后的自己有力量坚持自己的意念步入这样的教育界。

Tuesday, 18 April 2017

做最真实的自己

也许言语是一种武器,依偎的为别人着想未必是一件好事,事成了不会有回报,事砸了就会有罪恨,试着逃避却逃不过内心的伤痛和挣扎,为啥要让自己那么难堪?在别人刺伤你前为何不为自己穿上保护层?受伤了才来治疗它始终会有个疤。样样都站别人边想,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怎么那么执着?怎么那么在意?放下不就得了嘛?没什么难的。没错,受伤了就能够办到了。无论多么不愿意依然需要放手。
人可以有计划,计划的存在必然会有变数的可能。人本就应该绕着变化走,而不是因为变化了还跟着计划走,那是多么愚昧。
当然变化的到来别奢求会有人与你分担和同行,这是你需要自己同行的时候了,即使前方的目的地是一样的,也不要渴望会有人愿意陪你走过它。
看开点吧,一切尽了力就好,因为除了自己别渴望会有别人站出来挺你,为你着想了,所以别再为别人付出了,真的!做真实的自己,跟着自己的内心走,别再让别人用言语伤害自己了。
心里不舒服就大声说出来何必要逞强?搞得自己很强悍似的,哪有什么意义?强悍只不过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可以被伤害和不被珍惜的人而已。
内心的挣扎自己懂就好,别人的眼光别看得太重,别人重视的,未必是你自己想要的,别人珍惜的未必是符合你自己的。受伤了,疼了,哭了后请记得拍拍自己告诉自己没事,一切都会过去的。
千万千万一定要记得,不要奢求别人会心疼你,更不要奢求别人会同情你,这样你只会被认为你不够知足而已。
受伤了一定一定要替自己争口气,服下最苦的那包药,痊愈后才能够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是多么的风光,不需别人的帮助也能够站得稳稳的让自己发光。
记得!做自己最实际!

女孩身边的女孩

        在一个旧相册中找到一张这样的图片:中间站的一个朴素不起眼的女孩。她的左边站着身材高调的女孩,她左边的左边站着一个身材火辣的女孩;右边站着娇小玲珑的女孩,她右边的右边站着笑容甜美的女孩。

        也许中间的这位女孩不起眼所以她周遭女孩的生活都各有各的生活,然而这位女孩的生活却是围绕他们转。只要他身边的女孩有苦她必然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在这位女孩的身边经常会听到这样话语:我今天需要约会你可不可以帮我完成这份报告?我明天要和家人聚餐你可不可以帮我整理一下这个橱柜?我需要和我的好姐妹去逛超市你可不可以帮我把这个东西交给某某某?我今天不舒服你可不可以送我到诊所?我下个月和老公去度蜜月你可不可以帮我照顾我家小狗?女孩总会笑着回应:“好好,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吧!”这就是女孩的生活。

        这个女孩非常神经质,只要他的姐妹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她就会破口大骂他们,常常都是一副大姐大的样子尝尝为他们遮风挡雨,一直到各自有了目标和方向后各自开启了忙碌的生活,很少再想以往那样一直腻在一起。就这样女孩的生命放佛缺了一角,不知去向。



        人生本就不应该失去自我,失去自我是一生最糟糕的情怀,想要起劲做起事总会觉得哪里不对经,少了一份热诚,少了一份欢畅,只会迎来沉沉的悲叹。记住人本就不应该为了别人而活,只有活出自己才是最珍贵的,别人不仅会珍惜也会更尊重。

《二零一七年四月十九日》

《爱的本性》读后感

          只是想要分享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它深深打醒了不少爸爸和孩子们之间相处的方式。

         "有奶便是娘"是句号?还是问号?我要说有奶不是娘有爱才是。

          1957年8月31日,美国心里协会的主席哈里•哈娄(Harry Harlow)发表了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实验,题目是«爱的本性»。

         他以小猴为试验对象,在小猴刚出生,就带离母猴身边,独自养在笼子里。同时在笼子里放两只假的母猴,一只是由铁丝做的猴子,一只是用木头猴子,再套上泡棉外加毛衣。

        第一个实验,在铁丝猴和毛衣猴都装上奶瓶,看小猴子会选择吃哪一个猴子的奶?

        答案很清楚,小猴子当然选择,有吃奶,又感觉柔软的毛衣猴。

        再来,把毛衣猴的奶瓶拿走,只有铁丝猴的奶瓶有奶可吃,看看小猴子什么反应?

        结果小猴子都是饿的时候,就到铁丝猴身上吸奶瓶,吃够了,就离开铁丝猴,跑到毛衣猴身边,抱着毛衣猴或在毛衣猴身边玩。又饿了,再去铁丝猴身上吸奶,吸完,立刻回来靠近毛衣猴。

        这很清楚,吃当然很重要,可是真正让你有安全感的是爱。所以很多父母花钱送小孩去最贵的学校,看最贵的医生,买最贵的衣物,玩具,后来发现小孩宁愿亲近保姆,就是这个道理。

         小孩当然知道钱是谁出的?保姆的老板是谁?但如同小猴子,它吸奶归吸奶 吸完就回到给它 亲近或柔软感的毛衣猴。孩子多一份爱当然没问题,但是谁给的多,谁给的少?他算的不是物质,而是爱。

        哈娄接下去的实验更惊人,如果是用毛衣布料养大的猴子,就没办法和正常长大的猴子一起玩耍。公猴会有严重的攻击倾向,母猴无法交配。性格产生严重异常,像得孤独症。而且寿命很短,很快死亡。

         要给孩子"爱",这个容易懂。可是我们传统的教养,尤其对男生,常常是要求孩子"断奶"。对情感,对爱要"断奶"。否则他们就没有长大,没有成人,不是男子汉。他应该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必须斩断过去的依赖。

        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知侵侵蚀多少父子亲情,使得许多父亲隐藏对儿子的关爱,以为对儿子要严厉,才能训练他成为铁铮铮的汉子。以为对温情柔软会害了他,整日恨铁不成钢。结果造成在儿子内心深处被父亲遗弃的恐惧,只是男人不理解,也不承认。

        我看过很多朋友,一生的努力,最后都在寻求父亲的认同。可是却往往得不到,而心生怨尤,父子关系不佳,甚至恶劣。有的人父亲以过世多时,自己老了,要死了,最大的缺口,还是父亲为给的关爱。可是他们的父亲不是不爱他们,而是被错误的观念误导,产生错误的行为而不自知。

        所以,对给孩子拥抱,尤其是爸爸。反过来,拥抱你的父亲,不要不好意思。其实,他也在等待你的关爱,因为他没有流露的,也是他以前失去的。

取自«今天»--8.31 爱的本性

        这篇文章深深刺中了我的内心,确实人与人相处就在于"爱",只有爱才会无条件的包容和接纳。有那一位做父母的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即使再坏也是自己的儿女依然会想尽办法保护他们,只是有时候用错了方式,无法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无法把爱表露出来,把深深的爱葬在了一滩死水里,再也无法弥补之间的关系,让它成了遗憾。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六日》

机场的画面

        开了将近3个小时的车程抵达机场后,确定车子都安全锁上之后,疲惫的身躯拖着有一定重量的行李箱来到麦当劳点了餐,找个位置小休一会儿。在这段期间我隔壁桌换了两次的座客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场景。

家庭一
一家七口有一对老人,一对中年夫妻和三个小孩。我正要坐下的时候一个小孩拿着玩具车来到我的座位玩玩具车,我对着他微微笑,他爸爸看到了马上把他叫回去,并说到不可以没有礼貌,不要打扰姐姐,有没有跟姐姐讲sorry,小孩走了回去,我就对他爸爸微微笑。过一会爸爸不小心把饮料给打翻了,这位爸爸没有破口大骂或生气,就尴尬的笑了笑走到柜台告诉服务员麻烦他们收拾一下并不停向他们道歉,服务员也笑笑的说没事,没事,这时爸爸还帮忙收拾桌子把垃圾丢在垃圾桶,另一个服务员也赶快过来接了他手上的垃圾说到没关系我来收就好。就这样收拾好后他们才离开。

家庭二
一家三口,一个中年妇女,两个小孩。
他们一放下行李,妈妈去买食物,两个小孩坐了下来,大女儿拿起手机,小儿子拿起了平板电脑就对着它们不停的滑,妈妈把食物买来后,妈妈也拿起了手机一直滑。他们三个一点交流也没有,他们的行为就是一只手滑着手机,另一只手拿着食物往嘴里塞,偶尔还会看看一下食物还剩下多少。


        这样的两个画面就一直浮现在我脑海,家庭一的爸爸看上去并不是什么上等人物,穿着普普通通,人格大拉拉的,但是他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和蔼可亲,很好相处的一个人。家庭二的妈妈看上去是一位上流人士,装扮还算华丽,提的是名牌包包穿的是名贵鞋子,但是她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主导权很强,只有她说没有你说的一个人。
从中我发现一个家庭会有怎样的大人就会有怎样的小孩。我们自己想要怎样的关系就要有怎样的行为来营造自己理想中的关系。

早 中 晚

童年已尽,欢乐流失。
青年已尽,疯狂熄灭。
中年未卜,稳重待守。
晚年未卜,安享留守。
时光流失,存放回忆。
当下把握,创造奇迹。
未来莫测,期许奇景。

《二零一六年六月十二日》

爱情这桩事

我喜欢你,我不爱你!
我爱你,我不喜欢你!

         喜欢和爱看起来都一样没什么差别,但是我相信它不一样。“我喜欢你”出于周遭的影响,“我爱你”出于内在潜意识。前者也许会是因为某些举动、某些原因而喜欢,但这种喜欢是有原因的,它会让你因为某种原因挂念着他;后者却是找不到任何“因为”,爱上一个人是不知不觉不由自主的,它只会让你觉得你像个疯子一样无时无刻想着他。

        在一场恋爱即将结束的时候如果对方突然说了一句:“我爱你,因为你的钱!” 、“我爱你,因为你够帅!”、“我爱你,因为你善良!”、“我爱你,因为你够美!”、“我爱你,因为你能干!”、“我爱你,因为你够贴心!”、“我爱你,因为你爱我!”我想这一切都不能够说是爱,因为这样的情感会变淡,会逐渐消失。爱是需要宽宏的包容无限的接纳,无论是对方的好和坏我们都会接受。

       我喜欢你但我不爱你就如是我非常赞赏你的一些行为和态度,但是我对你的感觉就只是因为你的行为吸引了我让我产生好感。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就如是我对你的感觉到了顶点,已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但是我却不能接受你的一些行为和态度。

然而很多时候的现状是
我喜欢你,我也爱你。
只是
你不喜欢我,你也不爱我。

《二零一六年八月五日》

你就好

         最让自己纳闷的一句话"老师就好咯,轻松,只需要面对孩子。" 说实在的,我还真心想要知道说这样的话居心何在?羡慕?妒忌?讽刺?我不想要猜测任何想法。
我只是想要说说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感受。老师这份职业真的那么轻松吗?老师就真的只需要面对孩子吗?面对家长,校长,教育局,社会问题就不是老师的责任吗?要关注社会问题就不需要关注孩童吗?如果一个孩童的身心健康会制造社会问题吗?其实这就是社会问题的根源。

        试想想如果自己本身育有一儿,就从婴儿说起吧,当还是宝宝的时候会担心他吃不饱睡不好,长大了上小学了会担心他学业不好交上损友,上中学了会担心他考不上大学,考上大学了会担心他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会担心经济不景气生活过得不好,这样种种的问题都是处于一个家长对于一个孩子的担心而已。
然而教师需要面对的却是一班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自然存在着不同问题,需要有不同的方式与孩子共处,达到最好的相处模式。因而这就是所谓的轻松吗?我不知道。

         每一份职业都有它需要操守的责任,即使是一位家庭主妇也有他需要面对的问题,每一份职业都有他的责任,那大家又何苦这样批评他人的职业呢?批评他人的职业就为了拓显自己的职业比较伟大吗?这我也不知道。

        也许大家看到的轻松就是老师福利多,假期多,薪水有增没减的,不必烦恼每个月的收入,不用怕被开除等的问题吧,但是我想要诚实的说一下,如果一个不能自理自己情绪的人确实不能做老师,老师要面对的不是学生或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成长!

*这样的情绪已经压抑在自己的内心好长一段时间了,并没有要针对/攻击任何人,纯粹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回归自己面对每个问题的想法而已。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懵懂青春

        在那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爱情来敲门,傻傻地谈起了似懂非懂却甜蜜的恋爱。原以为这懵懵懂懂的恋爱已被获得祝福,能够在亲人的祝福下走得天长地久的时刻却抵挡不了上天安排的考验,在不明确的时间下选择了不理智的决定结束了那从懵懂到青涩的恋爱。

        在这成熟稳重的青春时期回顾这么一段爱情,尝试问问内心的小女孩是否会这么依恋,期盼这样懵懂的爱情再次敲门,依然会盼望甜头的到来,但是会更加希望可以有一段刻苦铭心的经历,愿意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的爱情,守住每一段过程,留着以后化为别人口中源源不绝流传的爱情故事,自己心中不离不弃的浪漫爱情史。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写给天国的你

致:在天国的英雄

          六月的某个夜晚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小时候一直陪伴我的你就这样逝世了。当晚我确实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我多么希望这只不过是一场恶作剧,然而抵达你家门口看到棺木的那一刻就知道我已经无法改变任何结局。

        我知道这个时候的我没有资格掉眼泪,因为你的小孩和妻子刚需要我的安慰,我咽下自己眼泪,陪伴你的家人度过这一关。

        在这三天的葬礼你的小女儿时不时的垫着椅子站在你身旁问到:"为什么爸爸没有醒来?为什么爸爸要去拜啊弥陀佛?我要爸爸醒来,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去房间睡觉。"然而我却不能够回答他:"爸爸已经死了,他不会再醒来了。"我只能够回答:"爸爸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不会再回来了,但是他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每每告诉你女儿后我的内心就在自我摧残。我是多么的想念你,希望你可以再次站起来和我说笑,陪我聊聊你的工作情况,听听我的生活趣事。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再从来了,那已是一个过去。

         当时我有些生气你,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这样丢下你的三个可爱的孩子和妻子就这样离开了,难道你就不会挂念他们吗?不愿意陪伴他们成长吗?他们是多么期许你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说说你和他们妈妈的爱情故事和你的人生经历。但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你已经回不来了。

        人人忙海中我能与你相遇是缘分,这一段缘分来自何方无人晓得,我拼了命寻找你的踪影,期盼你能够再让我重温那回忆。如今我们已分隔天地,我希望当我回忆起彼此的那一刻,你也会默默的挂念我,悄悄的向我说声:"你好"。

        每一段人生的相遇都是一份考验,有人会停留,有人会离开,这已是注定由不得彼此做选择,然而内心总会藏着一个不愿任命的孩儿,想尽法子留着即将模糊的回忆,尝试着不一样的法子把回忆烙印在内心的深处。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四日》

生命密码

      “命”是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来的,“运”便是我们所选择要走的路。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而我们应该如何掌握命运呢?那就要先看看“念”和“恩”这两个字。“念”是由“今”和“心”组合成,这个字代表着我们今天的心决定我们的行动、想法和未来(心念)。“恩”是由“因”和“心”组合成,这个字代表着我们抱有怎么样的心就会造就怎么样的果(因果)。人需要不时的在当下抱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时珍惜当下,这样才会快活。

        今天被一个不认识的老头教育了一番。上文的解说是出自于他的想法。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很有意思的想法。我对这位老人家一点都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位退休的督学,退休后从事中医免费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进行治疗,所以我也被他好好的“治疗”了一番,让我尖叫和内心呐喊了一番。他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靠双手压一压,按着正确的血脉让血液通顺仅可,如果按到痛的地方就代表我们身体出现了状况需要调一调。在他的治疗下,我也大声的尖叫了一番因为一向来我的腰并不好。再来的便是他老人家的想法,非常有学问至今依然还想要自行报读中医。这位老人家非常开朗乐观,每一天都非常珍惜当下,更珍惜他生命的每一段相遇,他是用着生命在感染生命,希望世界可以更美好。其实他比谁都清楚现在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但是他选择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方式不让自己往黑暗里跳,常常制造一些幽默的气氛逗大家开心。

        我非常庆幸在这样的机缘下可以认识这位老人家,他拥有的不只是外观的开朗更具备内在的强悍,在面对这样黑暗的世界他永不屈服,跳出了框框乐观面对未来,尝试着用自己的能力改变周遭的人,让身边的人对未来还会充满着憧憬和期许。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的问问自己的生活过得如何了。直到今晚,我放下了手头上的所有工作尝试让自己静一静,问问自己是否可好。

       我应该如何形容现在的生活呢?我是不是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我的答案是一半一半!我在这些年里到底都在执着些什么?我又放下了什么?我的答案是措手不及!我接下来的人生将何去何从?我的答案是一切归零。我找不到任何回应。也许就真的犹如这位老人家所说的吧,“我”去了第一撇就是一个“找”我还没找到真正的“我”。如今的“我”只是一个“找”的代名词!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命密码决定自己的命运该如何往前进!

        也许生命就是如此吧,人类需要用生命感染生命,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他发现不平凡的自己,激活自己的能力再让自己前进。面对社会的不公平我们依然需要勇敢面对抱着感恩的心好好和世间的人、事、物进行磨合,考验自己的生命力!

        我感谢这位老人家的出现,让我能够随着自己的心思考一番,并且回顾一番自己的所作所为!

《二零一六年八月二日》







Monday, 17 April 2017

2017

2016年就这样过去了,那一年我有最大的失去也有一些人生中的一小收获。我失去了我最亲的舅舅,我顺利毕业了,毕业让我迈向了社会,必须用坚韧的态度面对即将来临的挑战。以往的经历告诉了我只要我踏踏实实,勇敢迈步收获就在前方,无论它是祸或福都是一段成长。
2017年的到来我以最梦幻的心情来拥抱您,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希望多么美好的明天,我只希望在即将来临的每一天我都能够勇敢面对,以一种正面的态度克服每一道砍不掉"围墙"。欢迎您的到来!

#新年快乐
#happynewyear

《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



《hidden figures》观后感

       新年至今我看了几部电影但是都没有给它们留下我的字迹,今天我想是时候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为这部看似平凡却惊动人心的电影说一说自己对它的收获。
我不想多提故事的来龙去脉只想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电影。照片中的黑皮老女人(下面三位)是曾经为世界开拓一个新的里程碑。没有她们人类也许就没有机会登上月球,更不可能出现"火箭"这两个字了。
       在她们的那个时候黑人和白人是有差别的,黑人不能和白人公用厕所,不能当领导,不能上白人上的学校,所以更不用说黑皮女人了,她们的存在只会让白人糟蹋和牵着鼻子走,但是她们重来不屈服于现实,她们为她们觉得应该获得的权力而努力争取机会,让社会知道肤色不是阻碍她们成功的绊脚石,身为女人更不是让她们成为懦弱的借口。
       语言确实是无形的杀手,语言可以赤裸裸的揭发一些惨痛人心的画面,语言也可以狠狠的掀开一个人的保护色。语言真的很险恶,用对了它可以是赏礼,用错了它只能是武器。
真的真的非常感谢这部电影的出现,让我看到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我们其实可以用着我们渺小或微不足道的力量化解一个严重病态的危机。
        话说katherinejohnson至今还在世2016年还拿了Presidential Honorary Doctorate of Humane Letters.
#hiddenfigures
#图取自谷歌大神
#katherinejohnson
#maryjackson
#dorothyvaughan
#我的页面
#我的自由
#不管你的事情
#我没在在乎
#我没在稀罕
#roosteryear


《顺理成章——希望 给生命力量》

        每每翻开这位作者的书总会感觉她样样通,经济,政治,教育都难不倒她,每一篇文章总是会引起很大的启发,给读者的心灵和智慧高长一等。
       
每一件事情的背后总是会有个起因,但是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忘了最初的那份爱,让自己陷入绝境,一而往错误里跳了还让错误给埋了自己后依然很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没错的怪罪社会。别忘了,社会是人类造就的,如果想要改变社会就应该改变自己,用教育来改变自己,用自己改变社会。
#总有一天我会再拿起你补充我的灵魂


《时间的旅人》读后感

一个很有学问的旅人,一个用经历诉说故事的旅人,只有这样的旅人写起故事来才叫人动心!

每一趟的旅程都有着不一样的体悟和情感,特别真实,特别迷人!

"我感激这样的经历,感激你在自己毁坏的童年废墟上,守护了我柔软安全的童年城堡,还为我栽种了一些花草与果树。让我充满希望的慢慢长大。"确实!我也是因为有个毁坏的童年长辈,才会给予我柔软安全的童年城堡,让我在一个严厉即完好的世界中长大,这一切的付出真的无法报答,只能心存感激这一切的丰富给予!
#张曼娟
#时间的旅人
#失业的日子


《二零一七年一月十八日》


《妈妈向前跑》读后感

其实生命可以很脆弱,然而只要愿意坚持生命也可以很顽强。生命斗志真的很重要只要我们肯奋斗生命意义就一定存在。只要你愿意去品尝一本好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二零一七年一月三日》


《周末图书馆》读后感

       只有用享受的方式完成一本读物才会知道阅读的力量。
       在现实的生活里无论逆境来得多么凶狠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看到成果的一天。
        这部小说述说了一个小男孩生活在一个逆境的环境中,但是他依然不受外在影响自己的内在,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痴迷自己应该痴迷的过着一个不怎么样的生活,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失但却造就了一个温馨的结局。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爱是唯一的真相》读后感

       花了好几天终于把它看完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的思绪开始乱七八糟,让我开始对生命出现很多个问号。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灵魂的有无,前世和今世的联系加上催眠真的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前世,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太新奇,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有机会我也真的很想要试一试,看看前世的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造就今世的自己。
       如果灵魂都一直可以回到世间的话是不是就真的代表没有无常这回事有的就只不过是循环,每一次的循环都有每个灵魂需要学习的功课。无论这一切是真是假我坚信只要心中有最初的爱生命将会是美好的,无论有多大的障碍都可以大步大步的跨越!
       就如书里的字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变成有爱心的,富有神性的人,慈悲,善良,爱好和平,充满安详与喜悦。因为我们"原本就是"这般模样。我们只不过遗忘了原有的崇高天性。
(愿有另一位读者与我共同分享他/她的读后感)
#爱是唯一的真相
#布莱恩•魏斯
#onlyloveisreal
#brianweiss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医生so what》读后感

        «医生,so what»又是一本好书。
         在阅读此书前,"医生"这个称号给我的印象就是高高在上,只要一个人能成为医生,他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那是一份每个人崇拜的职业,而我从小就是进出医院长大的小孩,医生对我来说看似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经常进出医院都需要见到他们,陌生是因为我和他们的关系就只不过是病人和医生的身份,谈不上怎样要好的关系,每一次进到病房和医生的交谈就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需要付上大大的数额,所以医生很好赚。
       读着一个人的作品就如读着一个人的思维,读着他的作品给了我不同的看法,医生也是一个有血有泪的普通人,他们也需要休息和关怀。他们并不是穿着白袍戴着口罩的万能机器,他们也需要爱,面对棘手的病人他们也会彷徨失措,无能为力的时候。
       从他的文章更大大体现我国对"专业"这个名称的挂号,很多人获得了"专业"的称号却失去了"专业"的行为,    常常自以为傲的享受着"专业"的称号,却丢失了"专业"的意义。
       医生医治病情确实是职责但是关怀生命才是责任,一个好的医生不仅需要能够帮助病人抵抗病魔更需要让病人打开心怀知道活下来的意义。如果病人已经失去了活下来的意义,即使打败了病魔也只不过是一种有工无劳的行为。然而现今的医学都慢慢迈向了这种"有工无劳"的"专业医治"。因为现在的医生都在为"医生"而当"医生",不是因为"病人"而当"医生"。
         感谢这位医生努力的记录着每一个他关怀的生命,让更多的读者理解其实医生这一行业并不是一门"最好赚"的职业,它是一门"最难赚"的职业。
#医生sowhat
#忙碌中完成一本读物


《二零一六年九月十九日》


《爱在时代广场》读后感

老鼠和猫是敌友,狗和猫是敌友。怎么却来了一段纯友情?老鼠和猫把狗当成宠物那样爱惜和抚养。那不可思议的行为就这样出现在这本书。此书让我边读边傻笑,那纯纯的友谊都会因纯纯的举动开启。
在现实生活我也希望能够有一个像塔克鼠这样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的抱怨,但是总是会用行动证明他对友情的付出。即使把自己的珍贵宝物给牺牲了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友情很珍贵,很美好,只能遇不能求的一段友谊。
#猫狗鼠友谊万岁
#忙碌中完成一本读物
#爱在时代广场
#Harry'scatpetpuppy
#newyorkcityanimalstory


《二零一六年九月七日》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 Gary)

       一个渴望父爱的小孩却拥有着非凡的超能力,可以踩踏他人的影子,偷走别人的影子再和影子对话解读别人的心声。与其说是和和影子对话倒不如说与自己对话,让自己的心灵回归自己的最深处感受别人的难处和苦衷并学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帮助他人成长。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唯一的亲人却是那个抹杀他童年的凶手。

       每一个人总会渴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幸福的恋情,但是我们都需要在茫茫的人海中寻觅自己的影子搭配自己的脚步同步过上一生。爱情也还如此,我们欣赏的绝不会属于我们,爱我们的也不会是我们的幸福,只有我们爱的才会是属于我们。我们渴望被爱但更期盼学会去爱,用自己的爱包围他人,给予他人温暖和安慰。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六日》


《熊猫来了》读后感

       熊猫麻麻真的好棒好棒,一个38岁的高领产妇却愿意背负着这样得使命,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产下了一对双胞胎。

       范范这位明星麻麻在我心目中占据一个位子,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佩她和黑人10年姐弟恋后再步入婚姻的道路,一切都来得好不易。如今他们却拥有了这两个大小熊猫,真是太感人了。

       看着两个熊猫出生的照片深深敬佩每一个麻麻的坚持和努力,为了孩子都不吭声,永不为现实和疲惫打倒,真心佩服。

        一直一直祝福他们。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再见 再看见》

劳动节快乐!懒洋洋的星期日把它留给自己好好和所有曾经经历的人 事 物 说再见包括亲情 爱情 友情。
感谢这些作者把自己的故事化为文字流传世间。每一段故事都是一份情!

《二零一六年五月一日》

《消失的她》观后感

 这段时间,总有一股力量催促着我应该要往电影院里呆一呆,加上很多身边的朋友都介绍我去看《消失的她》,所以决定去看一看。整部剧里,我没有一刻是放松的,全程都处于紧张的状态,我想我是时候整理自己的思绪了。 通过电影我理出了这样的思绪。 人性的欲望 人如果学不会控制欲望一切的美好将会由...